新晴
新晴。宋代。方岳。 久雨村仍暝,新晴物自欣。蝶翎穿户过,禽哢隔溪闻。野径忙穿屐,山泥尽溅裙。柳垂春寂寂,花落雪纷纷。半月风雷雹,四郊烟水云。画图寒不卷,林壑远难分。好在鱼虾侣,甘同鸟兽群。坞深藏曲折,灶冷郁氛氲。野确多舂药,山庖少膳荤。瓶储徵士粟,涧煮野人芹。美可冰甆茹,香惟瓦甑醺。鹰芽长及寸,猫笋重兼斤。淡泊谙贫味,熹微策睡勲。意行随远近,高卧送朝曛。原隰桑麻沃,衡门卉木薰。隐居捐世累,处士应星文。诗忆春池草,书忘秘阁芸。桐孙涵古色,柏子吐奇芬。载籍悲千古,枰棋憖两军。乌藤同寝饭,黄犊了耕耘。目为蝇头眩,肱缘鹳嘴皲。一科曾不补,四体正须勤。陋巷瓢供饮,文穷砚待焚。刚肠犹木强,皱面自靴纹。夜帐猿孤愤,山篱犬怒狺。怪哉空复咄,老矣尚何云。我亦轻余子,人谁爱此君。避喧方匿影,走俗枉劳筋。日月双飞鸟,江湖一聚蚊。相携聊醉去,酒不到刘坟。
[宋代]:方岳
久雨村仍暝,新晴物自欣。
蝶翎穿户过,禽哢隔溪闻。
野径忙穿屐,山泥尽溅裙。
柳垂春寂寂,花落雪纷纷。
半月风雷雹,四郊烟水云。
画图寒不卷,林壑远难分。
好在鱼虾侣,甘同鸟兽群。
坞深藏曲折,灶冷郁氛氲。
野确多舂药,山庖少膳荤。
瓶储徵士粟,涧煮野人芹。
美可冰甆茹,香惟瓦甑醺。
鹰芽长及寸,猫笋重兼斤。
淡泊谙贫味,熹微策睡勲。
意行随远近,高卧送朝曛。
原隰桑麻沃,衡门卉木薰。
隐居捐世累,处士应星文。
诗忆春池草,书忘秘阁芸。
桐孙涵古色,柏子吐奇芬。
载籍悲千古,枰棋憖两军。
乌藤同寝饭,黄犊了耕耘。
目为蝇头眩,肱缘鹳嘴皲。
一科曾不补,四体正须勤。
陋巷瓢供饮,文穷砚待焚。
刚肠犹木强,皱面自靴纹。
夜帐猿孤愤,山篱犬怒狺。
怪哉空复咄,老矣尚何云。
我亦轻余子,人谁爱此君。
避喧方匿影,走俗枉劳筋。
日月双飞鸟,江湖一聚蚊。
相携聊醉去,酒不到刘坟。
久雨村仍暝,新晴物自欣。
蝶翎穿戶過,禽哢隔溪聞。
野徑忙穿屐,山泥盡濺裙。
柳垂春寂寂,花落雪紛紛。
半月風雷雹,四郊煙水雲。
畫圖寒不卷,林壑遠難分。
好在魚蝦侶,甘同鳥獸群。
塢深藏曲折,竈冷郁氛氲。
野确多舂藥,山庖少膳葷。
瓶儲徵士粟,澗煮野人芹。
美可冰甆茹,香惟瓦甑醺。
鷹芽長及寸,貓筍重兼斤。
淡泊谙貧味,熹微策睡勲。
意行随遠近,高卧送朝曛。
原隰桑麻沃,衡門卉木薰。
隐居捐世累,處士應星文。
詩憶春池草,書忘秘閣芸。
桐孫涵古色,柏子吐奇芬。
載籍悲千古,枰棋憖兩軍。
烏藤同寝飯,黃犢了耕耘。
目為蠅頭眩,肱緣鹳嘴皲。
一科曾不補,四體正須勤。
陋巷瓢供飲,文窮硯待焚。
剛腸猶木強,皺面自靴紋。
夜帳猿孤憤,山籬犬怒狺。
怪哉空複咄,老矣尚何雲。
我亦輕餘子,人誰愛此君。
避喧方匿影,走俗枉勞筋。
日月雙飛鳥,江湖一聚蚊。
相攜聊醉去,酒不到劉墳。
唐代·方岳的简介
方岳(1199~1262),南宋诗人、词人。字巨山,号秋崖。祁门(今属安徽)人。绍定五年(1232)进士,授淮东安抚司□官。淳□中,以工部郎官充任赵葵淮南幕中参议官。后调知南康军。后因触犯湖广总领贾似道,被移治邵武军。后知袁州,因得罪权贵丁大全,被弹劾罢官。后复被起用知抚州,又因与贾似道的旧嫌而取消任命。
...〔
► 方岳的诗(1108篇) 〕
:
林占梅
甫许春风坐,谁知遽别离。识韩空有愿,御李怅无期。
豸服威名著,鳣堂教化施。受恩嗟未报,有泪洒临歧。
甫許春風坐,誰知遽别離。識韓空有願,禦李怅無期。
豸服威名著,鳣堂教化施。受恩嗟未報,有淚灑臨歧。
明代:
卢龙云
一上层楼寓目宽,南中十月只轻寒。千山雨过林仍绿,万木霜催叶未丹。
骑射此时资讲武,蒐罗他日备登坛。汉家颇牧频推毂,须信封侯事不难。
一上層樓寓目寬,南中十月隻輕寒。千山雨過林仍綠,萬木霜催葉未丹。
騎射此時資講武,蒐羅他日備登壇。漢家頗牧頻推毂,須信封侯事不難。
清代:
李锴
太原公子方隶军,药师却渡黄河津。津头萧萧风雪暮,亦是寻常行路人。
惊龙怒虎易形似,难画英雄当此际。常山太华隐欲动,千尺光芒垂至地。
太原公子方隸軍,藥師卻渡黃河津。津頭蕭蕭風雪暮,亦是尋常行路人。
驚龍怒虎易形似,難畫英雄當此際。常山太華隐欲動,千尺光芒垂至地。
宋代:
吕本中
夷甫终隳晋,群胡迫帝居。王纲板荡后,国势土崩初。
戈戟连梁苑,头颅塞浚渠。天心应助顺,侧听十行书。
夷甫終隳晉,群胡迫帝居。王綱闆蕩後,國勢土崩初。
戈戟連梁苑,頭顱塞浚渠。天心應助順,側聽十行書。
明代:
凌义渠
古香拂拂手摩挲,为惜牟珠剩几多。凭仗血诚通姓字,一编高拥意如何。
古香拂拂手摩挲,為惜牟珠剩幾多。憑仗血誠通姓字,一編高擁意如何。
近现代:
夏承焘
梦中双桨横江渡。拍手呼鸥皆伴侣。东来免共蝮蛇游,昨夜犹惊玄鹤语。
思归引与闲居赋。读烂依然无写处。中年才解爱家山,无奈高楼风又雨。
夢中雙槳橫江渡。拍手呼鷗皆伴侶。東來免共蝮蛇遊,昨夜猶驚玄鶴語。
思歸引與閑居賦。讀爛依然無寫處。中年才解愛家山,無奈高樓風又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