对症下药的成语故事

拼音duì zhèng xià yào
基本解释症:病症;下药:用药。医生针对病人的病情开方用药。比喻针对具体情况;采取具体有效措施。
出处宋 朱熹《朱子语类》第41卷:“克己复礼,便是捉得病根,对证下药。”
对症下药的典故
华陀(tuó)是东汉末年著名的医学家,他精通内、外、妇、儿、针灸(jiǔ)各科,医术高明,诊断准确,在我国医学史上享(xiǎng)有很高的地位。
华陀给病人诊疗时,能够根据不同的情况,开出不同的处方。
有一次,州官倪(ní)寻和李延一同到华陀那儿看病,两人诉说的病症(zhèng)相同:头痛发热。华陀分别给两人诊了脉后,给倪寻开了泻药,给李延开了发汗的药。
两人看了药方,感到非常奇怪,问:“我们两人的症状相同,病情一样,为什么吃的药却不一样呢?”
华陀解释说:“你俩相同的,只是病症的表象,倪寻的病因是由内部伤食引起的,而李延的病却是由于外感风寒,着了凉引起的。两人的病因不同,我当然得对症下药,给你们用不同的药治疗了。”
倪寻和李延服药后,没过多久,病就全好了。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※ 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成语 | 历史出处 |
---|---|
万众一心 | 清 金安清《洋务宜遵祖训,安内攘外,自有成效说》:“如身之使臂,臂之使指,上下联络,万众一心。” |
坚强不屈 | 荀况《荀子 法行》:“坚刚而不屈,义也。” |
存而不议 | 唐·独孤及《仙掌铭并序》:“后代揭厉于玄踪者,聆其风而骇之,或谓诙诡不经,存而不议。” |
打肿脸充胖子 | 李英儒《野火春风斗古城》第十章:“打肿脸充胖子,你还知道羞耻不?” |
喟然长叹 | 《论语·子罕》:“颜渊喟然叹曰:‘仰之弥高,钻之弥坚。’” |
如法炮制 | 宋 释晓莹《罗湖野录》第四卷:“若克依此书,明药之体性,又须解如法炮制。” |
遁入空门 | 清 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五回:“看破的,遁入空门,我听见,并不惊异。” |
倒冠落佩 | 唐·杜牧《晚晴赋》:“倒冠落佩兮与世阔疏,敖敖兮真徇其愚而隐居者乎。” |
大千世界 | 宋 释道原《景德传灯录 希运禅师》:“长老身材勿量大,笠子太小生。师云:‘虽然如此大千世界总在里许。’” |
千丝万缕 | 宋 辛弃疾《蝶恋花》:“会少离多看两鬓。万缕千丝,何况新来病。” |